ZooKeeper 第2章安装配置

第2章 安装配置

4. Linux下安装

   4.1.  官网下载安装包

   版本zookeeper-3.4.9.tar.gz

   4.2   拷贝解压

拷贝进入到/opt目录下并解压  4.3  创建专属目录

新建专属zookeeper目录,mkdir /myzookeeper,随后将上一步解压的zookeeper内容拷贝进/myzookeeper目录内。  4.4  拷贝配置文件

进入conf文件夹,拷贝zoo_sample.cfg改为zoo.cfg    4.5  配置文件解读

1、tickTime:

通信心跳数,Zookeeper服务器心跳时间,单位毫秒

ZooKeeper使用的基本时间, 服务器之间或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维持心跳的时间间隔,也就是每个 tickTime 时间就会发送一个心跳,时间单位为毫秒。

它用于心跳机制,并且设置最小的session超时时间为两倍心跳时间.(session的最小超时时间是2*tickTime。)

2、initLimit:

这个配置项是用来配置ZooKeeper接收Follower客户端(这里所说的客户端不是用户链接Zookeeper服务器的客户端,而是ZooKeeper服务器集群中连接到leader的Follower服务器,Follower在启动过程中,会从Leader同步所有最新数据,然后确定自己能够对外服务的起始状态。Leader允许Follower在 initLimit 时间内完成这个工作)初始化连接是最长能忍受多少个心跳的时间间隔数。

当已经超过10个心跳的时间(也就是tickTime)长度后Zookeeper服务器还没有收到客户端返回的信息,那么表明这个客户端连接失败。总的时间长度就是10*2000=20秒

3、syncLimit:

LF同步通信时限。集群中Leader与Follower之间的最大响应时间单位。

在运行过程中,Leader负责与ZK集群中所有机器进行通信,例如通过一些心跳检测机制,来检测机器的存活状态,

假如响应超过syncLimit * tickTime(假设syncLimit=5 ,请求和应答时间长度,最长不能超过多少个tickTime的时间长度,总的时间长度就是5*2000=10秒。),Leader认为Follwer死掉,从服务器列表中删除Follwer。

4、dataDir:

数据文件目录+数据持久化路径。

保存内存数据库快照信息的位置,如果没有其他说明,更新的事务日志也保存到数据库。

 

5、clientPort:

客户端连接端口,监听客户端连接的端口。

  4.6  确认启动环境

启动Zookeeper服务之前需要先安装好Java环境

  4.7  开启服务和客户端连接

启动和关闭服务

/myzookeeper/zookeeper-3.4.9/bin路径下

客户端连接:./zkCli.sh

退出:quit 

4.8  验证服务是否启动

(1)四字命令

在Zookeeper服务器成功启动的前提下,在Linux侧的shell命令端口执行下面的ruok四字命令,如果能够显示imok,表示zk服务器端成功启动。

(3)CentOS7下面nc命令的安装

5. 永远的HelloWorld

 5.1 查看获取数据信息

查看和获得zookeeper服务器上的数据存储信息 5.2 文件系统

ZooKeeper维护一个类似文件系统的数据结构。

所使用的数据模型风格很像文件系统的目录树结构,简单来说,有点类似windows中注册表的结构。

有名称,有树节点,有Key(键)/Value(值)对的关系,可以看做一个树形结构的数据库,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上做名称管理。

  5.3 初识znode节点

ZooKeeper数据模型的结构与Unix文件系统很类似,整体上可以看作是一棵树,每个节点称做一个ZNode

很显然ZooKeeper集群自身维护了一套数据结构。这个存储结构是一个树形结构,其上的每一个节点,我们称

之为"znode",每一个znode默认能够存储1MB的数据,每个ZNode都可以通过其路径唯一标识